查看原文
其他

绿缘计划再创佳绩,北京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环境治理行动网络初长成

万科公益基金会 万科公益基金会
2024-08-29

2024年3月29日,由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简称:北京协作者)举办,东风地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协办的“五社联动,共赴绿色生活——公益1+1之绿缘计划二期项目成果展示会暨街道试点可持续社区环境建设论坛”活动在北京市朝阳区东风乡党群服务中心举行。这是一个持续三年的基层环境治理试验,尝试探索回答一个问题:国家生态文明和双碳战略,如何在微观的社区场景中落地推进?

2020年12月,在北京市民政局、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北京协作者联合万科公益基金会发起“公益1+1之绿缘计划——北京社会组织可持续社区环境建设赋能项目”(简称:公益1+1之绿缘计划)。在过去三年里,公益1+1之绿缘计划开展了两期项目资助赋能,由万科公益基金会提供371万元资助社会组织28家,在北京10个区的44个社区与3家幼儿园开展了多形式多主题的垃圾分类与减量服务,包括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桶站值守、空间改造、社区堆肥、零废弃社区建设、微空间更新、志愿者队伍培育等服务活动超1407次,直接服务受益110353人次

公益1+1之绿缘计划携手项目伙伴探索出万科公益基金会作为社会公益慈善力量提供资源支持,北京协作者作为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支持,社会组织引领社区志愿者广泛参与,在社区这个治理平台上,围绕着垃圾分类、减量和环境保护等与社区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联动服务,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资助与赋能相结合的五社联动专业经验,被引进推广到深圳等地区,在社区治理领域做出了具体的贡献,初步形成北京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的行动网络。

3月29日的活动正是公益1+1之绿缘计划的成果总结,当天来自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简称:市社管中心)党委副书记刘卫社、东风乡副乡长刘珂、万科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兼项目总监刘源博士、高级项目经理林虹、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系主任邢宇宙副教授、社会组织伙伴以及社区志愿者队伍代表等出席,活动同步在四个平台进行线上直播超过两万人观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社区环保中的社会组织》新书发布,总结北京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环保的成效

当天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发布绿缘计划的实践成果,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社区环保中的社会组织——“公益1+1之绿缘计划”的行动研究》一书在展示会上正式发布。该书包含了公益1+1之绿缘计划需求调查与行动研究报告,实践案例,学者观察评述等不同视角,较全面地呈现了北京社会组织参与美丽中国建设落实生态文明战略目标的实践与总结。北京协作者李涛主任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刘源博士共同为新书揭幕。



李涛主任从公益1+1之绿缘计划的缘起、一期实施主要成果到二期开展的核心策略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此同时,从直接服务、社会组织专业成长和公益生态建设三个维度分享了绿缘计划二期的成效。直接服务方面,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分类正确率,垃圾减量与资源化的意识和行动力均得到提升,社区环境得到改善。其中,厨余垃圾处理(含落叶处理)27024公斤,资源回收等垃圾减量2729公斤。促进居民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在参与的过程中增进了邻里关系,凝聚了人心,提升了社区归属感。部分项目结合机构的使命和优势,透过关注和支持社区中的拾荒者、残障人士、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人群参与社区环保,促进社区融合。培育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居民带动居民,以居民影响居民,以居民引领居民,挖掘并壮大了社区内生的力量。绿缘计划二期支持的社会组织一共培育了24支志愿者队伍,在项目结束后仍持续地开展如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等可持续社区环境建设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践行。社会组织还结合自身的优势、社区的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功能,构建起多方协作机制,共同促进社区环境治理工作的发展。社会组织专业成长方面,一是社会组织的项目设计、项目方案撰写与项目管理等相关能力得到提升。二是社会组织围绕社区环保议题的理念认知与实务能力继续得到提升,部分伙伴将社区环保议题与组织的业务发展进行了更深度紧密的结合。依托协作者学堂开展社会工作实务学习小组,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相对深入地支持绿缘计划二期伙伴获得了对社会工作专业核心内容的理解,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以社区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公益生态建设成效,绿缘计划的实践形成了多篇论文正式发表,并正式出版,进一步夯实“五社联动”共同推进首都垃圾分类与减量的服务模式。通过项目服务中的联动,自下而上地联动民政部门、城管部门共同为北京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工作的探索与发展助力。激发社群活力,初步形成了以社区环境治理工作为核心的北京社会组织行动网络。


两期项目,硕果累累,证明了“公益1+1”探索的资助模式的价值

公益1+1之绿缘计划两期资助赋能,三年扎根社区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北京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的行动网络,是“五社联动”在基层环境治理的具体体现,生动地回答了国家生态文明和双碳战略,在微观的社区场景中落地推进的可能路径。

万科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兼项目总监刘源代表资助方表达了对绿缘计划项目中各方的感谢,“我们怎么样去建设一个社区,在善心之外,用方法插上翅膀,用视野联动起各方。绿缘计划走到今天,这些成就我觉得远远不只是万科公益基金会和协作者的参与,还有我们广大的社区,特别是还有今天的各方,从学者到政府代表,还有我们街道的参与。从与社区基层社会共建的脉络上,绿缘计划是有独特价值的。而这个价值是我们共同走出来的,感谢大家!最后感谢‘东风’这个名字,我相信我们今天在这里做的不只是一个结项,因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市社管中心刘卫社副书记在详细听取绿缘计划各方的分享汇报后,做了总结发言,他强调:“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和减量看起来是小事,却是关系咱们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小事,需要久久为功。咱们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坚持做垃圾分类、减量,作用是巨大的。我们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就是为建设美丽中国目标实实在在的贡献。绿缘计划作为‘公益1+1’资助行动中聚焦社区环境治理、社区可持续发展主题的资助,两期项目,硕果累累。也再次证明了‘公益1+1’探索的资助模式的价值:发挥政府政策指导、支持性平台组织提供专业支持,把基金会等慈善资源和扎根在社区开展民生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和社区社会组织链接起来,发挥1+1大于2的资源配置效果,有效回应党和政府的民生关切。‘公益1+1’资助行动是富有成效的,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支持。我也呼吁更多基金会、社会爱心资源加入‘公益1+1’资助行动,一起携手,共同行动,共建我们的美好家园。”



社会组织代表分享项目成果,展现社区垃圾分类减量的多元介入策略

绿缘计划二期项目支持的三家社会组织,北京市通州区众心联社工事务所(简称众心联),北京市石景山区益助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简称益助)和北京市昌平区它山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简称它山石)作为代表在总结活动上分享了项目实施的丰硕成果。

众心联的机构创始人也是项目负责人的高睿融介绍了他们如何把机构服务残障人士的经验和优势与绿缘计划支持的社区环保议题相融合。通过培育一支残障人参与的志愿者队伍,从4人发展到64人,成为项目落地社区开展环保工作的核心力量,以垃圾分类、波卡希桶家庭堆肥,再将肥料结合在社区开辟的小花园进行种植,形成社区一处靓丽的风景点,肥料同步用于小菜园的蔬菜、玉米种植,带领社区儿童一起进行种植劳动,收获的成果分享给志愿者、社区中出不了门的重残家庭等,促进社区共融。真正实现了“绿色社区建设的路上,残障人也不能少”的目标。


众心联带动培育的志愿者队伍的副队长申山也来到现场分享。申山是一位需要依靠轮椅出行的残障人士,之前很少出门的他,这一次自己乘坐地铁早早来到了活动现场,本来高睿融是准备到地铁口接申山的,因为从地铁口到活动地点步行需要15分钟,但是他觉得可以试一下,马路牙子没有拦住他。“我们残疾人很多都曾因为我们的‘折翼’,对生活失去了希望,觉得生活从此没有意义,变得容易烦躁,抑郁,不想出门,不想与外界交流,甚至轻生。我曾经是这么经历过来的,深有感触。在高老师的引领下,让我们认识、了解并加入了‘绿缘计划’,并郑重宣誓贡献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在高老师带领大家开展的活动中,我和我们很多残疾人朋友也勇敢、主动、积极的参与了进来。我们每个人在家里做垃圾分类、还有和我们社区的老师、叔叔阿姨们在桶站值守,学习的知识得到了实践。我还教志愿者阿姨们学习手机视频剪辑,这样大家可以记录志愿服务的过程。”现场的观众为申山的分享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以社区需求为核心,紧抓‘多元参与’与‘儿童志愿者’培养两件事,通过‘圾’中生智(赋能)、见‘圾’行动(实践)两个版块内容的实施让志愿者通过赋能-实践(志愿服务)-赋能-再实践(金点子)的闭环中成长;通过资源链接为社区积累绿色资源,助力社区绿色行动的持续发展。”益助的机构创始人也是项目负责人的刘欢欢清晰地分享着她们的项目逻辑。刘欢欢从事社会组织工作十几年,从体制内出来后创办社会组织至今,她说希望自己的分享能让人“看到小微社会组织的力量和社会工作的专业性”。通过项目实践,为社区初步建立了绿色资源库,包括政府资源、辖区单位资源、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多项资源。对于未来,刘欢欢也有成熟的想法:仍然以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为主要路径和方法。继续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撬动更多家庭参与社区绿色环保行动。聚焦环保市集的核心策略来探索“无废”社区的可循环经济。




它山石有别于众心联和益助,作为绿缘计划支持的社会组织中为数不多的有环保工作基础的机构,他们的项目落地在北京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霍家营社区,霍家营社区不仅是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而且有自己社区服务活动开展的成熟机制,“每年开展的活动达到100多场”,和它山石项目负责人王立敏一起来现场分享的社区副书记王云环说道,“强强联合在最开始并不顺畅,甚至差点合作中断。但最后我们还是决定试一下,按照它山石的工作模式来。”据王副书记介绍,它山石在每次服务活动时坚持要和参与活动的居民用比较长的时间讲解活动的理念,为什么做这样的活动,“我们之前的做法就是来了直接做,做完结束。居民没有耐心听那么多。但后来我们和居民了解,发现他们对它山石讲的东西听进去了,反馈挺好。”后来它山石的绿缘计划项目协助社区在参加北京市志愿服务大赛时获得了一等奖。

社区环保工作中作为重要利益相关方社区居委会的认同,是项目顺利开展的保障。它山石的工作展现了社会组织的专业性,与社区一起共同提炼零废弃5R原则,并开拓了新的可持续社区发展项目合作。




街道试点可持续社区环境建设论坛,探索基层环境治理的多方协同


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系主任邢宇宙副教授担任论坛主持人。东风地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党支部书记也是东风绿缘计划的项目负责人刘志农,代表项目组汇报分享东风地区试点经验。东风地区社会建设办主任徐紫瑞,东风地区综合行政执法队陶金社,原东风地区社会建设办书记、现任联合会理事苏会利,东风地区石佛营东里社区党委书记崔晶,东风地区石佛营东里社区居民“爱在家园、温暖你我”迎曦园小区公益服务社团负责人贾宝云和万科公益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林虹等作为与谈人,围绕东风街道试点的探索,从不同角色出发分享了参与试点工作的做法、试点的价值。邢宇宙最后总结说道,“各方发言都非常精彩,从不同的角度都做了非常好的阐述,充分体现了这次对话的必要性,能够让我们通过对话激发出很多新的观点、对未来的设想。在《社区环保中的社会组织》一书里我用‘开放系统视角’写了一篇观察文章,就是李涛老师说的让各方都加入进来,在各方的参与中,不仅是解决我们所处的这个社区可持续环境建设的具体问题,同时各方也会获得成长、发展,这是推动绿色社区可以持续环境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经验。”

这也印证了东风乡副乡长刘珂在活动开始时致欢迎词所介绍的,“东风地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基层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精细化服务地区百姓,本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方朋友,与多家社会组织都有着良好的合作……东风地区将一如既往地继续欢迎各方的朋友来东风发展,参与东风的社会治理。”多方协同,开放包容合作,各发所长正是试点经验中的核心内容。


花絮:以展览重温项目实践,增进参与者理解可持续社区环境建设

绿缘计划资助的社会组织伙伴在开展项目过程中生产的“产品”,组成了项目展览的现场,三位志愿者阿姨热烈交流的酵素,就是永外街道“驿家绿苑社”志愿者队伍生产的。“项目结束了,我们的行动不能结束”大焕阿姨说。展览的展品每一件记录着社会组织和居民队伍的巧思和行动,有废旧衣服加废旧光盘改装的杯垫、有残障人士用啤酒瓶盖做的龙虾艺术品、有青少年小记者记录参与垃圾分类减量故事的社区报纸、有志愿者走到街头开展“以袋换袋”——用环保袋换回塑料袋,把使用过年的塑料袋制作成“永生花”,花期500年,以此来开展公众的宣传教育;其中,北京市朝阳区启明国风双语幼儿园的厨余堆肥“产品”是明星展品之一,项目负责人刘燕园长介绍,厨余堆肥让孩子们充分参与到材料收集、测温、记录、反哺菜园这一堆肥全流程,实现垃圾减量的同时,培养幼儿的环保与生态意识,带动家庭和社区的参与。不少听众表示“学到了新知识”“如果有机会希望能与您合作”。


“这个展览你们准备了多久?”市社管中心刘卫社副书记询问。北京协作者绿缘计划项目负责人杨玳瑁介绍,“就是今天上午布置的,准备的时间很短,因为都是来自绿缘计划支持的社会组织把他们项目实施过程的物品展示出来,既让大家看到成果,也能更真切地体会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可以怎么做。而且展览的构思和实施也是由绿缘计划伙伴自己来操作为主,伙伴机构三正社工是主要策划人,行动力很强。”展柜由几个菜篮子组成,既新奇有趣,又将环保的理念贯彻落实到生活中来;“展柜”多家组织的展品“混装”在一起呈现,共同构成绿缘计划伙伴的可持续社区环境建设实践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万科公益基金会是由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经国家民政部、国务院审核批准,于2008年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2017年被认定为慈善组织。在新的五年战略规划(2023-2027年)框架下,万科公益基金会以“美美与共的未来家园”为愿景,实践和传播可持续社区理念。基金会当前聚焦碳中和社区先行探索与推广、社区废弃物管理瓶颈突破、中国气候故事讲述三大重点战略模块开展工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万科公益基金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